01《东游记》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都听说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成语,而《东游记》就是主要讲述了八仙得道成仙的故事,虽然说故事模式司空见惯,但又让人百看不厌,值得一提的是,《东游记》是与新加坡联合拍摄的电视剧,那个时候的国产神话剧始终停在“喷火”和“溜冰鞋”的阶段,很难有好的创意,所以为了能够让电视剧进一步提升,就逐渐诞生了这部中外合拍的神话作品。
《东游记》和《西游记》虽然仅有一字之隔,但是剧中拥有很多优美的取景地,四川还因此火了一把,而且故事情节也引人入胜,自然会受到很高的收视率。
02《中华小当家》
动漫《中华小当家》主要讲述了对中华美食的文化,再加上全部中文的缘故,以至于在小时候看这部动画的时候,会把它误认为是中国产的,其实《中华小当家》是由日本漫画家在少年周刊上连载的漫画作品,只是后来由日本电视台改编,才成为了90后80后的童年记忆。
很多人会去好奇,为什么动漫版的集数这么少呢?那是因为漫画烂尾了,而且烂的一塌糊涂,所以就被腰斩了,不知道大家对这部动漫还有没有印象呢?
03《成龙历险记》
除了时代较远的《中华小当家》,哪怕是最近的动画《成龙历险记》也是美国制作的。在故事中,成龙和小玉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冒险,凭借着高超的武艺以及精神力量,将各种困难都化险为夷,而且我们都知道成龙本人是中国人,再加上里面的武术以及各种中国元素,让很多人认为这是国产片,其实不是的,该片是以影视巨星成龙作为原型而制作,但是是由美国人根据真人改编的动画片。
04《末代皇帝》
起初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因为这毕竟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影片,剧中很多情节也深入人心,比如说溥仪的乳娘被送出皇宫外,溥仪的妻子在生下孩子之后,被日本人送进了疯人院等等,都是一些奇耻大辱的事情。
还记得在刚开始看到电影名字的时候,一度认为这是国产电影,然而看到简介,才知道这是一部西方的作品,虽然说取景还是在我们故宫,但是是借用西方国家来拍摄我们国家题材的电影,所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类型的传记,更是外国友人用故事的形式去讲述我们曾经的国家,所传达出来的意义同样是深刻的。
1.风间隼:6分
影评人。
有人在认真拍无厘头总是好事,模仿周星驰能有六分,仓田保昭的强迫症武士那段最好玩,卢正雨的表演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故事跟《恶棍天使》一样的毛病,想在后社会主义中国造出一个草根社区对抗资本家的故事来,却没发现那种小人物的温情和斗志是不属于我们的过去。基础歪了,掺进再多的怀旧元素也没用。
2. 秦婉:6分
凤凰电影策划。
继承周星驰传统后,比周星驰近期电影更「周星驰」,情感设置和主题取向也是如出一辙,不过笑点密集却又过于密集,在节奏把控和男主表演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3. 刘起:5分
电影学博士,电影杂志编辑。
卢正雨的喜剧创作才能表现在个别情节的喜剧性和食物的视觉效果上,但整体的模仿痕迹太重。这种戏仿拼贴恶搞的模式,放在网剧中日常轻松娱乐一下还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就会有莫名尴尬的山寨感。
喜剧是非常依赖演员表演的一种电影类型。卢正雨也许应该专注在编剧、导演上展现自己的才华,而不是去充当一个不太合格的喜剧演员,即便动作、对白、表情都在模仿周星驰,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山寨版。范伟、陈冲的表演明显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另外,真诚希望拍美食电影的创作者们能放过《中华小当家》,做点自己的创意出来,不要再这么肆无忌惮地继续抄了。
4. 大奇特:5分
欧美老电影爱好者,DVD收藏发烧友。
喜欢卢正雨的短片,可这次长片太浮夸,不可否认有几个好玩的瞬间,比如「说句心里话」。全片的搞笑段子、美术完全模仿周星驰,就是《食神》和《功夫》的新编,拼凑痕迹明显、严重且用力过猛。卢正雨确实是周星驰最好的继承者,你可以说是粉丝写给偶像的情书,但影片看不到他自己的东西,我只看到了他拍广告片的潜质!下部作品希望能有所改善。
5. 徐元:5分
电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面对偶像周星驰和他的电影,不用说「神似」了,卢正雨甚至连「形似」都只能大略学到五分水平。须知,周星驰的可贵,无厘头只是皮相,真功夫在于他的剧作基本功,以及对草根阶级的深切关怀——而这后两项,至少从《绝世高手》来看,一样都没有。
6. 西帕克:5分
影评人,电影网站主编。
不得不说卢正雨作为一个新导演,在人物塑造和视觉上有很强的个人风格,本片在国产喜剧中也可以算良心之作。但剧本起承转合过于「致敬」《功夫》,高潮转折点照搬《中华小当家》,剧作原创性可以说是很低了,心态上还只是一个模仿经典的恶搞习作。
7. 悉尼卡通:4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非常失望。卢正雨在几部短片中通过戏仿展现出来的才气,在这部长片里几乎荡然无存。照搬周星驰的喜剧风格甚至表演风格不是问题,问题是你的风格所生存的土壤是什么,你要弄清楚。周的喜剧是建立在香港的底层草根情结和大众文化中,大陆观众因为熟悉了港片的氛围,所以接受障碍不大。但这部《绝世高手》没有自己的土壤,别看很多地方已经把身段放得很低,但还是不接地气。堕落街更像是一个七零或八零后宅男臆想的市井(跟周杰伦的《天台爱情》毛病差不多)。《摆渡人》虽然在视觉呈现上也有类似问题,但《摆渡人》的导演技法要比《绝世高手》强太多了。看着卢正雨尽心尽力攒出一个个段子,我也知道他确实是花了心思的,但我就是笑不出来。节奏控制、框架布局、高潮段落的写作上,都有大问题,倒是文戏颇有些亮眼段落,但散在这样的大局里,难以支撑。还是那话,我到现在都不觉得港式的无厘头喜剧作为风格是过时的,还是得看怎么用。别说照搬周星驰,你就是现在重看周星驰原来的作品,真能笑的下去也没几部(本片的比照对象《食神》就可算一部)。
8. 王昕:4分
电影研究者。
要明晰《绝世高手》的问题首先要区分周星驰式喜剧和(广义的)B站鬼畜视频。前者出现于前互联网时代、面对香港市民社会、以港片等流行文化为主要对话对象,后者诞生于由互联网连接整合起的影像数据库、所有视听均源自盗猎拼贴,超链接指涉不仅是游戏方法,更是它的每一秒每一帧。换言之,今天的主导影像(文化)正是一种在单位情节所需时长中不断加塞、重复,使之破碎化的「影像多动症」。而这种「多动」或「肥胖」能否被接受极端依赖节奏和速率,一旦气息不匀就会显得阻塞与笨拙。《绝世高手》在仿照《食神》、《功夫》等片的同时,也在试图靠拢「B站范式」,(远多于周星驰的)大量跳离情节线的插曲便是明证。且不论这些插曲的生硬和滥套(也没有直接复制粘贴的游戏性),它们还冲散了周星驰喜剧最重要的情绪积累(用假意缠绕真心、螺旋上升,草蛇灰线、令欢笑处沾染伤心才是周星驰最高明处)。当然即便如此,该片还是创造了一些笑声,面对「笑料」,观众可能是更加千差万别的。而当它最终成为互联网上的素材时,别的盗猎者也许会有更好的发现。
9. 赛人:4分
影评人。
假如不以周星驰作为参照,那么卢正雨剩下的又是些什么呢?作为导演的周星驰所要完成的是最为司空见惯的通关游戏,而他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总能旧酒瓶里灌上自己的酝酿。卢正雨的通关游戏,只是让童年回到了童年,只有机械的膜拜,感别人的同,身他人的受,而没有更飞扬,或更悲哀的生命体验。再则,影片的视觉呈现非常尽心尽力,但节奏过于统一,也就失了张驰。
截止2023年7月20日,《中华小当家》并未被禁播,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等平台都是可以观看的。
《中华小当家》是由日本动画公司制作的电视动画作品,于1997年4月27日在富士电视台播放,全52话,作品改编自小川悦司的同名漫画。中国大陆由内蒙古电视台于2000年6月引进,译为《中华小当家》。
日本漫画家小川悦司当年看完电影《少林寺》之后,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功夫非常崇拜。他非常喜欢吃中国菜,于是找来许多有关中国菜的书来看,后来创作了漫画作品《中华小当家》。
小川悦司创作的漫画一共出版了17卷,而日本动画公司制作的动画一共有52话。动画的剧情最终尚未完结,因为“传说中的厨具”尚未取得,且尚没有和黑暗料理界进行最后决战,后续的剧情因动画追上漫画连载而就此打住。
剧情简介
13岁的少年刘昴星,一直在料理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母亲去世后,便继承了妈妈的阿贝仙女的驰名四川的国营餐馆菊下楼。他和姐姐合力经营菊下楼,过着平静自在的生活。然而一个不速之客打破了这一切,母亲的徒弟绍安意图霸占酒楼,经过一番料理对决,阿昴凭借高超的厨艺和对饮食的理解打败了绍安,也因此得到李提督的赏识。
在此之后,阿昴前往广州,拜在阳泉楼掌厨及第的门下修炼,为了取得特级厨师的资格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在此期间,他和师兄阿Q逐渐成为并肩作战的好朋友,还共同参加竞争激烈的料理大战,日后更和恐怖的暗黑料理界展开对决。